敬请期待!
首页  >>  媒体中心  >>  行业资讯
2024年eVTOL行业专题报告:万亿低空经济核心载体!
  发布时间:2024-07-12 13:45:58   

eVTOL: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,飞行器认证加速

低空经济以eVTOL为载体,未来应用广泛。低空经济指垂直范围原则为真高1000米以下(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3000米以内)、将经 济活动由地面延伸至三维空间的立体经济形态。低空经济以eVTOL为核心载体。

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(eVTOL)是一种融合航空与汽车技术的创新交通工具,通过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,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。低空经济可催生各类应用,包括低空+农业、巡检、消防、物流、客运等。24年2月,民航局提出加快推动低空空域改革落地。


2023年我国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

2021年我国将低空经济写入规划纲要,顶层设计逐步完善。21年至今,低空经济从写入规划纲要到推进示范应用,在技术路线、法规标准、市场应用、产品监管等层面快速完善。23年5月,国务院推出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,于24年起正式实施。24年3月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。地方政策相继响应。广州、深圳、合肥、芜湖等地相继出台政策,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。深圳2024年1月出台了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。


国内认证步骤与国际接轨,TC认证最严苛

中国民航局(CAAC)对于航空器投入使用需满足三项取证:产品型号认证(TC认证)、 生产许可证(PC认证)和适航证(AC认证)等多个审批阶段。其中TC流程最长。

2023年10月,我国电动航空企业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载人eVTOL TC证书,同年12月获 得标准适航证。2024年3月22日,峰飞也获得了民航局颁发的TC证书。运营管理开始征求意见。2024年3月中,民航局发布《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92部运营许可 的申请和颁发》征求意见的通知,运营管理制度有望逐步完善,为商业化应用前提。


美国FAA发布首个eVTOL正式适航准则

FAA发布首个eVTOL适航专用条件。3月8日,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公布了Joby Aviation 的JAS4-1动力 升降飞行器的特殊级适航标准(Special class Airworthiness Criteria)。该文件规定了FAA认为适合和适用于动力升降设计的适航标准,并于今年4月8日生效。

FAA首次确定了任何载客eVTOL飞机的适航标准,为其他eVTOL飞机开发商在寻求类似型号认证时提供了框架。FAA将动力升力飞机作为21.17(b)特殊类飞机进行型号认证。本次专用条件发布通告中,FAA表示:由于FAA尚未在《美国联邦航空法规》(14 CFR)中制定动力升力飞机的适航标准,因此FAA将动力升力飞机作为21.17(b)特殊类飞机进行型号认证。


应用:B/G端率先落地,C端应用逐步探索

25年起B/G端商业化导入,30年前后C端应用提升。由于安全性等核心环节尚不成熟,短期飞行汽车应用主要集中在B/G端。主要包括物流、 消防、医疗、空中观光等场景。eVTOL进入C端载人市场需解决四大核心问题:认证、续航、空域管理、安全问题。载物 与载人,前者整机灾难性失效状态的安全性指标要达到10的负5次方,后者则必须达到10的负7次方,两者相差百倍以上。


eVTOL在出行领域兼具效率与成本优势

eVTOL未来有望成为城市空中出租车。我们认为与汽车、高铁等传统出行相比, eVTOL具有高效便捷、低噪音、低碳排放、舒适私密等优点。相比飞机,也具备更低的维护成本。eVTOL载人商业试飞相继展示。2023年12月,亿航智能首批完成适航认证的 EH216-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分别在广州、合肥两座城市完成了商业首飞演示, 标志着EH216-S在当地景区将开展常态化空中商业飞行。


Joby:全球范围内有望率先进入运营市场

公司于2009年成立,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,2021年通过SPAC成功在纽交所上市。公司主推倾转旋翼产品,在试飞及认证节奏均处于领先水平。截止2024年2月,公司已完成了美国TC认证5步中的3步,有望成为最先商业化运营的整机制造商。2024年3月8日,Joby JAS4-1获得了美国FAA正式适航准则,为FAA首例。合作阿联酋运营空中出租车将于2026年运营。2024年2月,公司与迪拜道路和运输管理局签订最终协议,将于2026年在阿联酋运营空中出租车服务,同时公司也获得了迪拜6年空 中出租车独家运营权。


市场:市场空间高增,整机制造+产业链前景广阔

预计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2万亿。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,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。根据央广网援引民航局,截至2023年底,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,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,通用机场451个,全年作业飞行135.7万小时,近三年年均增速超 12%;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,运营企业近2万家,国内注册无人机 126.7万架,同比增长32.2%,飞行2311万小时,同比增长11.8%。

美国市场预计2040年载客eVTOL市场规模达177亿美元。预计2030年起载客eVTOL应用逐步推广。此阶段由于规模经济、 电池成本的下降及电池技术的突破,商业载人应用将会大幅增加。根据德勤咨询,美国2040年载客eVTOL市场规模有望达177亿美元,其中以市内通勤为主(占比78%)。


整机制造为产业链核心,零部件量价齐升

上游:eVTOL产业链上游包括新材料、航空电池、飞控系统、飞机轮胎、座椅等。其中电 池、新材料、飞控系统为核心增量环节。中游:eVTOL产业链中游主要为飞行器制造商以及低空保障等。整机为产业链的核心,整机企业的构型设计、研发/制造能力及认证是核心壁垒。下游:eVTOL产业链下游主要为运营与服务提供商以及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。


电池性能为目前较大瓶颈

高比能:eVTOL电池可达285Wh/kg水平,但目前市面主流eVTOL续航仅约20分钟-1.5小时,要保障eVTOL基本续航,能量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。

高倍率:eVTOL的悬停以及特殊应用场景起降需要电池充放电倍率达到5C以上,目前乘用车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倍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长寿命:电池循环寿命直接影响电池更换频率,高充放电寿命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。

高安全:eVTOL电池安全性要求格外严苛,需保障飞行汽车出现安全事故时,仍然能够安全着陆,不仅要求电池自身安全性达标,还要求电池系统在其他系统损坏时仍能保障动力。


eVTOL中游:构型设计+研发制造+认证是核心壁垒

目前行业内整机采用三种主流路线,多旋翼、复合翼以及倾转旋翼型。多旋翼因为技术简单,在适航取证等速度较快。但相比复合翼、倾转旋翼在时速和续航方面有明显劣势。国内厂商主流为复合翼,Joby等海外企业发展倾转旋翼,可实现更长续航和更大载重。


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浏览页面